頁面載入中...

  • 北歐孩子上課外才藝課嗎?

    芬蘭孩子三四歲時,就已接觸過許多不同的樂器。不過大人們從不擔心他們掉進學藝的怪圈。數(shù)百種興趣由孩子自己選擇,玩混搭非常流行。“才藝”興趣化,“興趣”生活化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2-27 16881 15 實踐, 新知
  • 給孩子講圣誕老人是假的,老師差點被開除!

    8歲的女兒到現(xiàn)在還對圣誕老人相信得很,這成了太太的煩惱。其實在歐美的公立小學里,如果哪個老師敢跟學生說圣誕老人是假的,隨時都可能丟掉飯碗!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2-24 21501 46 好奇, 新知
  • 唐僧若到歐美取經(jīng),簽證會被拒嗎?

    唐僧頻繁“倒換關文”,就好比今天我們拿著護照去辦簽證?,F(xiàn)在美國簽證要審閱申請人的國內(nèi)財產(chǎn)、對方邀請函等。審得嚴的時候,像唐僧這樣孤身一人是可能被拒的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2-16 14396 13 新知
  • 瑞典孩子怎樣過生日?

    給小朋友們的餐桌和座位早就精致地預備好了,卻沒有給家長座位;酒水和餐桌裝飾甚至廚房設施上,瑞典人是一流的,但中國人覺著最實質的飯菜,他們做得非常簡單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2-13 23157 17 實踐, 新知
  • 專拍各國孩子臥室的英國攝影師:夢里人生各不同

    從中國云南系著紅領巾、夢想成為一名警察的貧困兒童,到美國第五大道從小想成為金融家的孩子,他們睡覺的地方,寫著他們的人生,藏著各自的秘密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2-11 22260 57 新知
  • 為什么紐約時報總是勸人不要上大學

    你必須認識到,是批判性地分析信息的能力使你具有潛在優(yōu)勢?,F(xiàn)代化的工作人員不一定在受教育程度上高人一籌,但是一定要有突破定式的思維能力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2-10 11408 16 新知
  • 匪夷所思,孩子眼中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!

    你看見的是紙筒,孩子看見的是一把利劍;你看見情侶熱吻,孩子看見的是一個大叔“啃豬”......孩子們會用自己已有的信息儲備來構筑認知城堡,與大人們強調(diào)的“學習信息”大相徑庭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2-04 14078 1 好奇, 新知
  • 秘密被揭穿,童話里的魔法其實可以在現(xiàn)實中上演!

    長發(fā)階梯、詛咒、飛毯……童話中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是否能在現(xiàn)實中上演?美國的物理學家們給了我們肯定的答案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25 16936 4 實踐, 新知
  • 荷蘭孩子天天吃垃圾食品為何很少胖墩

    缺乏運動不僅僅讓我們多了胖墩、多了眼鏡,最后的結果可能更可怕!那就是一代代兒童玩耍的天性被禁錮,和國外的孩子們比,我們會輸在意志上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22 15726 0 新知
  • 錢和朋友不可兼得

    美國人常引用一句話:“找朋友借錢之前,你先想好,錢和朋友兩個,你更需要哪一個?”國內(nèi)流傳一個“勵志故事”,有個人找了十個朋友去借錢,以此考驗朋友真假。我覺得這太荒唐了!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21 81429 260 新知
  • 偏見該中止了!請還給女生熱愛科研的權利

    “學計算機學傻了怎么辦?這會影響到以后找對象?!闭孀屓祟拷Y舌。如何讓大人消除偏見,鼓勵更多的女生從小對科學研究萌生興趣?Facebook女高管桑德伯格給出了答案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7 14182 32 實踐, 新知
  • 瑞典人教孩子利他,但不學中國的“孔融”

    女兒在出生后的4年里,逐漸感受到了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的利他教育。在瑞典不會因為小孩子年齡小,大孩子就必須謙讓的說法, 而是提倡個人利益獲得滿足以后的利他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5 14152 17 親子溝通, 新知
  • 美國大學錄取中的“劫富濟貧”

    “美國很多剛畢業(yè)的學生多年負債累累,甚至我的一些同齡人至今還在還學生貸款。2012年,美國大學畢業(yè)生的平均貸款為27,253美元。”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4 16789 63 新知
  • 學英語從點一杯咖啡開始

    很多和我有過一樣的幻想,認為只要來美國呆兩年,英文就不知不覺的變好了。當很多留學生踏進教室或者走進生活的那一瞬間,其實就已經(jīng)開始明白,那真的只是一個傳說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3 12723 5 新知
  • 一位德國女孩的另類生日攝影(英文)

    我的女兒并非出身貴族,但她出生在一個只要她想,她就可以投票,成為一個醫(yī)生,一個詩人,一個宇航員,甚至一位總統(tǒng)的國家。這才是重要的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3 29348 48 親子溝通, 新知
  • 挫折在向我們傳達怎樣的訊息

    事情并不總是按我們希望的方式運行,現(xiàn)實總會使我們惱火,甚至使我們想要放棄。 但是,在你放棄之前,我希望你能問下自己,你的挫折在向你傳達著怎樣的訊息?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2 15954 1 新知
  • 美國小學如何處理學生間的矛盾

    事發(fā)當天校長打來兩次電話,并立即讓心理老師與昊昊談話,鑒定他是否會對任何人造成威脅,并給予處罰。隨后心理老師再次與昊昊談話,確保他對處罰沒有負面影響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2 15129 53 新知, 海外課堂
  • 拿破侖真的很矮嗎——學校教給我們的十大謬誤

    愛因斯塔成績很差?拿破侖很矮?愛迪生發(fā)明了電燈?誰告訴你的?書里都是這么說的?老師也是這樣講的?毀人不倦??!將這些謬誤以及真相,告訴你的孩子吧!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2 19496 21 新知
  • 四個殺手讓婚姻步入末日

    到底什么婚姻會百年好合白頭偕老,什么婚姻會創(chuàng)業(yè)未半而中道崩殂呢?今天我在教會聽到一個老師說到婚姻,他告訴我婚姻里埋伏著的四個殺手……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10 17057 8 新知
  • 無論何時何地,請多給孩子一個選擇

    如果您的孩子不適應國內(nèi)未來數(shù)十年未必會改變的應試教育,而他的思維活躍,請一定不要斥責他“不務正業(yè)“。不管怎樣,請記?。簾o論何時何地,父母的責任是給孩子多一個選擇的機會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1-04 12635 34 親子溝通, 新知
  • 不按時睡覺的孩子學習成績不佳

    你的孩子有固定的就寢時間嗎?還是只有他們玩累了才昏昏欲睡?看完英國學者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,你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堅信要給孩子規(guī)定就寢時間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29 12494 24 新知
  • 還記得年少時的職業(yè)夢想嗎——一位斯坦福MBA的呼吁

    你是否想要改變你自己的生命,或是改變世界?光是設定目標是不夠的,你還得有執(zhí)行計劃,并且花功夫、心思來確切完成你的計劃,以及定期評估及矯正你的目標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26 22792 64 實踐, 新知
  • 難以置信:愛讀哲學、想考大學的交通協(xié)管員

    教育不是跨越鴻溝,而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。培養(yǎng)孩子正確的價值觀、積極向上的正能量、愛閱讀的習慣等,這些都是在面對傳統(tǒng)教育時,給孩子多一個選擇的機會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23 10944 32 新知, 海外課堂
  • 歷史果真無趣嗎

    歷史書,原不是用來教學生、考學生的;業(yè)余讀書,你我也不妨用“由古及今”、“由遠至近”的方法來讀點正經(jīng)的歷史書。有時看些戲說類東西,也是一種娛樂調(diào)劑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22 13374 49 新知
  • 做回自己最重要——三位首富女兒的迥異路

    她們都是80后,分別出生于1980年、1981年和1982年;她們都曾到美國留學;最扎眼的是——都是首富的女兒,可是,她們的性格完全不同,在家族企業(yè)傳承上的路徑也大相徑庭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17 13283 30 新知, 訪談
  • 如何翻譯“土豪”

    最近”土豪“一詞很火爆。蘋果手機有一款就被命名為“土豪金”。我甚至從這個遠在美國得克薩斯腹地小鎮(zhèn)的食堂里,聽到留學生朋友使用此詞。不過你知道土豪該怎么翻譯嗎?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14 12193 1 新知
  • 平衡事業(yè)和生活的五件法寶

    過去十年,每一年我都會參加畢業(yè)生的周年聚會,發(fā)現(xiàn)這些學生基本都被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三種選擇煩惱:工作、陪伴和平衡,我漸漸總結出了一些平衡法寶……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11 14746 36 新知
  • 用錢誘發(fā)孩子學習動力合適嗎?

    成績優(yōu)異的孩子們,真的已經(jīng)夠“優(yōu)秀”、夠棒了,應當思考的是,我們是否仍需要再以外在的獎勵形式,去誘發(fā)讀書動力?真有額外的資源,是否該給更加需要的人?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11 16702 67 親子溝通, 新知
  • 五音不全的我為何36歲時逼自己學音樂

    如果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再次為自己開始學習,我們將銘記于心的是,當孩子們在我們身上看到這種學習欲望的時候,他們就將真正萌生學習的念頭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10-08 26526 22 實踐, 新知
  •  
    09-29 12604 13 新知, 訪談
  • 為什么孩子可以畫出怪獸而大人不能?

    “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。然而,難的是我們長大后依然維持著藝術家的身份。”——畢加索。但是當你需要你的想象力時,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,你會產(chǎn)生更多的原創(chuàng)想法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09-28 18429 49 好奇, 新知
  • 對付網(wǎng)絡欺凌,別讓孩子做沉默羔羊

    欺凌包括毆打、咒罵,也包括網(wǎng)絡上侮辱他人的行為。在美國學校,反擊欺凌的宣傳很多,我看附近小學 “無欺凌學?!保∟o Bullying Zone)的標志隨處可見。[閱讀原文]

     
    09-26 17733 1 新知